一舟集团

首页 > 服务支持 > 常见问题

军民融合利好来了二期基金成立37只持股曝光

军民融合利好来了二期基金成立37只持股曝光

来源:bb新体育官网    发布时间:2025-03-29 17:30:17 1
3月24日晚间,大丰实业公告称,3月23日,大丰实业与上海智元新创技术有限公司(简称“智元机器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拟结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基于对彼此在各自领域核心优势的充分认可,共同探

  3月24日晚间,大丰实业公告称,3月23日,大丰实业与上海智元新创技术有限公司(简称“智元机器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拟结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基于对彼此在各自领域核心优势的充分认可,共同探索有关产品在文娱旅体商场景的创新应用。

  根据公告,双方拟共同投资设立合资公司,注册资本1000万元,大丰实业持股85%、智元机器人持股15%,合作聚焦多模态交互系统研发与智能终端场景化应用。

  根据协议,首期启动文娱旅体商场景研发,大丰实业将于合资企业成立后一个季度内提供不低于1500万元意向采购订单用于场景研发,后续根据技术探讨研究成果及产品商业化验证情况同步推进具身智能技术专项课题申报及行业标准共建。

  根据公开信息,智元机器人由华为前“天才少年”彭志辉于2023年2月联合创立,其担任首席技术官。桑蓬(上海)科技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为智元机器人的第一大股东,持股票比例30.3775%。

  大丰实业是全球领先的文体旅产业解决方案提供商,其表示,本次战略合作基于双方优势资源整合,有利于推动有关产品在文娱旅体商场景的技术应用与商业化探索,符合公司产业升级战略方向,合资公司的设立也将拓展公司在尖端智能领域的应用场景。

  企查查APP显示,近日,国家军民融合产业投资基金二期有限责任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曲克波,注册资本596亿元,营业范围包括以私募基金从事股权投资、投资管理、资产管理等活动。

  股东信息数据显示,该公司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北京金融街资本运营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市政府投资引导基金(有限合伙)等共同持股,财政部持股票比例为21.0084%,为公司第一大股东;与此同时,上市公司中国船舶、长江证券等股东也在其中。

  国家军民融合产业投资基金于2018年成立,注册资本510亿元,第一大股东同样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从全国范围来看,除了上述国家军民融合产业投资基金之外,国内成立了多个关于军民融合的产业投资基金,包括国华军民融合产业高质量发展基金等,主要以推动军工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军工产业市场化规模化发展、助力军工集团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加强军民深度融合以及服务国家战略任务实施等为主要目的。

  据证券时报·数据宝统计,以2024年三季报股东信息来看,上市公司前十大流通股东现身国家军民融合产业投资基金的公司有37家,主要分布于国防军工、电力设备、电子、计算机等行业。

  从持股周期来看,按期末计算,楚江新材自2020年获国家军民融合产业投资基金稳定持仓,公司是国内最大的铜板带材生产企业,公司积极利用“军民融合”和“民参军”的政策时机,充分的发挥公司在高端热工装备制造技术与新材料制造工艺的结合优势,在稳定高端热工装备产品的基础上,逐步向高温合金材料、特种功能材料、再制造材料等特种复合材料延伸。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国家军民融合产业投资基金为公司第二大流通股东,持股票比例5.05%,不过第四季度有所减持。

  航发动力自2021年获稳定持仓,公司是国内领先的航空发动机制造企业,参与了C919在研发动机配套零部件产品的生产。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国家军民融合产业投资基金持股比例1.24%。

  中航光电自2022年获稳定持仓,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国家军民融合产业投资基金持股比例0.74%,为公司第十大流通股东。公司通过了C919大型客机供应商设计制造初始能力审核,正式成为国产大型客机配套研制单位之一。公司产品应用领域将逐步扩大,进入民用航空领域。

  从市场表现来看,截至3月24日,上述37家公司2025年以来平均涨8.15%,14家公司涨幅超过10%,宏达电子、航天智造、华强科技涨幅均超过15%。其中航天智造2024年实现净利润7.91亿元,同比增长86.77%,净利润创上市以来新高。

  华强科技年内涨15%左右,公司2024年净利润同比增长202%,净利润增幅创上市以来顶配水平。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国家军民融合产业投资基金为公司第三大流通股东。

  中国海防年内涨幅接近13%,公司自2021年以来获国家军民融合产业投资基金持续持仓,子公司长城电子主要是做水声信息传输装备和各类电控系统的研制和生产,具体产品有各类军民用水声信息传输装备、水下武器系统专项设备等军品领域产品。

  另外,涨幅超过10%的楚江新材,年内获得160余家机构调查与研究。在最新调研纪要中,公司表示,子公司安徽鑫海高导“新能源汽车及机器人电子信号通讯用超细铜导体产业化项目”成功实现双零级超细径多股微细伸裸铜/镀锡铜导体技术突破,直径0.05—0.08mm(公差±0.001mm)的双零级超细径多股微细伸裸铜/镀锡铜导体正式通过实验室检测,已具备规模化量产条件。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便什么时候都可以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加速AI化!华为、百度、小米、苹果、OPPO等科技巨头入局,AR眼镜市场有望两三年内爆发

  美的集团2024年净利润同比增长14.3% 拟推267亿分红叠加百亿上限回购

  核聚变大消息,2030年建成,全球首座!技术突破产业变革,招标大年来临

评论一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