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行业属性、储量、供需与趋势展望
福建用户提问:5G牌照发放,产业加快布局,通信设施企业的投资机会在哪里?
四川用户提问:行业集中度逐步的提升,云计算企业如何准确把握行业投资机会?
河南用户提问:节能环保资金缺乏,企业承担接受的能力有限,电力企业如何突破瓶颈?
从全球范围来看,白银储量的区域集中度颇高。2023年,全球白银储量总计达到61万吨。若按照国别进行细分观察,全球白银储量呈现出明显的集中态势,前五大白银储量国的储量占比(CR5)高达71%。在这些国家中,秘鲁以11万吨的储量位居首位,占全球总储量的18%;澳大利亚9
白银,化学符号为Ag,其名称源于拉丁文“Argentum”,蕴含着“浅色、明亮”之意。高纯度的白银呈现出纯净的白色,质地柔软且散发着迷人的金属光泽。不过,一旦掺杂杂质,白银便会变硬,颜色也可能转变为灰色或红色。在人类历史长河中,白银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作为货币以及价值储藏手段,其历史已长达四千余年。
白银之所以用途广泛,得益于它所具备的一系列优良特性。在物理性能方面,白银拥有出色的电热传导特性,能够高效地传导电流和热量,这一特性使其在电子电器领域大显身手。例如,在电子科技类产品的电路板中,白银常被用来制造导线和触点,以确保电流的稳定传输。同时,白银还具有较高的感光性和发光性,在摄影和照明领域发挥着关键作用。在早期的摄影技术中,感光材料中就含有大量的银盐,通过光线的照射,银盐发生化学反应,从而记录下影像。
在化学性能上,白银具有较高的化学稳定性,不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这使得它易于保存。加之其高反射率,色泽明亮,使得白银在饰品、工艺品等领域备受青睐。人们利用白银制作出精美的首饰、装饰品、银器、餐具、奖章以及纪念币等。这些制品不仅仅具备实用价值,更因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成为了人们收藏和传承的珍品。
从全球范围来看,白银储量的区域集中度颇高。2023年,全球白银储量总计达到61万吨。若按照国别进行细分观察,全球白银储量呈现出明显的集中态势,前五大白银储量国的储量占比(CR5)高达71%。在这些国家中,秘鲁以11万吨的储量位居首位,占全球总储量的18%;澳大利亚紧随其后,储量为9.4万吨,占比15%;俄罗斯的白银储量为9.2万吨,占比15%,位列第三;中国的储量为7.2万吨,占比12%;波兰的储量为6.3万吨,占比10%。
回顾2019-2022年期间,全球白银储量经历了一定的变化。起初,2019年全球白银储量为56万吨,到2022年减少至55万吨,变动幅度比较小,仅为-1.8%。然而,2023年全球白银储量出现了显著增长,升至61万吨,年同比增长率达到11%。深入分析这一增长背后的原因,主要是俄罗斯的白银储量发生了较大变化。2023年,俄罗斯的白银储量同比增长104%,达到9.2万吨,这一增长使得俄罗斯在全球白银储量排名中跃升至第三位。
在2019-2023年期间,全球矿产银产量呈现出下降趋势。2019年,全球矿产银产量为26039吨,到2023年降至25830吨,期间的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0.2%,这清晰地表明白银矿端供给极为刚性。进一步剖析这期间各矿山减产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矿石品位下跌,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在开采相同数量的矿石时,所能提炼出的白银量减少,因此导致产量下降。其二,公共卫生事件、大型罢工等外部扰动因素频繁发生。例如,2020年,受全球公共卫生事件的严重影响,矿产银产量一下子就下降1974吨,降至24365吨,降幅达到-6.4%。2023年,同样受到矿端扰动以及品位下降的双重影响,全球白银矿产量同比下降0.7%,减少了195吨,降至25830吨。
近年来,白银生产所带来的成本呈现出持续上涨的态势,并在2023年达到了十年高位。具体来看,2023年白银的现金总成本及总维持成本均大幅上扬。其中,现金总成本同比增长61%,达到8.38美元/盎司;总维持成本同比增长25%,升至17.18美元/盎司。
白银生产所带来的成本一直增长的背后,主要有两大因素。一方面,矿石品位持续下降。在过去十年间,白银品位下降了22%,这使得开采和提炼白银的难度增加,成本上升。另一方面,全球通胀中枢上移。通过对比不同时间段的全球总体通胀率不难发现,2010-2020年间,年平均全球总体通胀率为3.5%,而到了2021-2024年间,该数值已大幅升至6.5%。高通胀使得劳动力成本不断攀升,部分矿企面临着劳动力短缺以及罢工等问题的困扰。同时,通胀高企以及俄乌冲突对供应端的扰动,导致电力、柴油等能源成本持续上升。能源成本的上涨又进一步带动炸药等必需消耗品价格走高,从而使得白银矿企的生产所带来的成本连续攀升。
在2019-2023年期间,全球回收银产量呈现出持续提升的趋势,且产量区域集中度较高。在矿端供应收缩的大背景下,回收银产量却实现了增长,其年复合增长率(CAGR)达到4.8%。2019年,回收银产量为4609吨,到2023年已增至5556吨。与此同时,回收银产量占回收+矿产合计白银供应的比例也从15%提升至18%。
从国别角度来看,2023年全球回收银产量排名前三的国家分别是美国、中国与印度。美国的回收银产量为1241吨,占比22.3%;中国的产量为1221吨,占比22%;印度的产量为529吨,占比9.5%。这三个国家的回收银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比例(CR3)高达53.8%。
在回收银的来源方面,大致上可以分为五类,即工业、摄影业、首饰业、银器和银币。其中,工业回收银产量最高。2023年,工业回收银产量达到3092吨,占回收银总产量的56%。其次是首饰业,产量为1073吨,占比19%;银器产量为740吨,占比13%;摄影业产量为535吨,占比10%;银币产量为115吨,占比2%。工业用银回收量增长较为稳定,从2019年的2426吨增长至2023年的3092吨,年平均增幅达6.3%,为回收银产量的增长提供了重要的弹性支撑。在工业回收银中,含银废环氧乙烷催化剂的回收是产量稳定增长的主要动力来源。
展望2025-2027年期间的白银供应情况,回收银产量增长的逻辑依然稳固。从工业回收银来看,环氧乙烷催化剂的回收将随着其较短的使用周期而持续进行。在首饰与银器回收方面,随着白银价格的上涨,回收量有望逐步扩大。而摄影用银回收方面,随着产业转型的逐步完成,其结构性收缩趋势或将逐渐收窄。基于以上因素,预计2025-2027年期间回收银产量将维持4%的年平均增速。
在矿端供应方面,预计刚性特征仍将延续。一方面,矿石品位下跌以及通胀中枢上行,使得白银生产所带来的成本不断的提高,这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矿企的扩产意愿。另一方面,伴生银矿产量在白银总产量中的占比超过70%,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矿企在白银开采方面的经济效益与开采计划,严重受到铜、铅、锌等其他金属市场的影响,因此导致白银矿端供应的价格弹性受到极大限制。因此,预计2025-2027年期间,白银矿端产量仍将保持刚性,年平均增速预计在0.5%左右。
综合考虑回收银产量增长以及矿端供应刚性的情况,回收银产量的提升在短期内难以完全抵消矿端供应增速缓慢的影响。预计2024-2027年期间,全球白银供应量将从31915吨增长至33039吨,期间的年复合增长率(CAGR)约为1.2%,整体看来,白银总供应将维持较低增速。这一供应态势将对白银市场的价格趋势和相关产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值得市场参与者密切关注。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中研网只提供资料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如对有关信息或问题有深入需求的客户,欢迎联系咨询专项研究服务)
-
上一篇:铜重要原料正获得更大舞台
下一篇:沈阳沃德喜获得电缆用半导电尼龙带及其制备设备专利